你有没有想过,普洱茶为什么要压成饼?

 

与普洱茶初识,总有一个疑问绕在心头,那就是:为什么普洱茶要压成饼?是为了好看吗?对啊,压成饼的普洱茶制作的时候多一道压制的工序,喝的时候多一个撬茶的操作。单从这个维度看,怎么都说不通。其实,普洱茶压成饼不仅有历史的基因,还有现代科学实验的支撑,所以它的饼型才一直延续至今。

 

压饼2.webp.jpg

 

普洱茶被压成饼的程序分为四步,称量、蒸压、压制、退模或去袋。

 

仔细回忆一下,你平时见到的普洱茶饼是不是大多都是357g/饼的?其实这个重量早在唐宋时期就确定了。早期普洱茶被压成饼,是因为茶叶在南北贸易中,运输效率太低。一是因为托运茶叶的马匹有限,二是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路途险阻,压成饼的茶叶不仅体积得到了缩减,运输效率大大提高,357g/饼,七饼一提的规格更便于商人计算和清数。

 

压饼3.webp.jpg

 

说回357g,在压饼之前,制茶师要把消耗率考虑在内,利用一个公式,称量合理数量的散茶,只为了蒸压好的茶重量符合出厂要求,也就是每饼茶的重量为标准的357g

 

蒸压是为了让茶胚变软,方便压制成型。蒸压需要的温度和湿度,可以使普洱茶中的有益菌加速扩展,有害微生物加速灭绝。这样的过程使得压制成型的普洱茶在后期转化过程中,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。

 

压制的要求是力度一致,以免造成茶厚薄不均,且里茶不能外露,松紧要适度,加压也要适中,这个过程使里茶与空气相对隔离,并且锁住了茶香,使其在后期转化中保存得更久。

 

压制好的茶叶要摊凉脱模,再严格根据成品含水量要求进行干燥。干燥合理的茶饼不易在后期保存中发霉变质。

 

压饼4.webp.jpg

 

普洱压饼的历史基因,跟一条交通枢纽——茶马古道密不可分。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。因为康藏属于高寒地区,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,糌粑、奶类、酥油、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。在高寒地区,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,但没有蔬菜,糌粑又燥热,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,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,又防止燥热,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,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。

 

但藏区不产茶。而在内地,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,供不应求,而藏区和川、滇边地则产良马。于是,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。这样,藏区和川、滇边地出产的骡马、毛皮、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、布匹、盐和日用器皿等等,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,流动不息,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,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

 

压饼5.webp.jpg

 

如今,科技发达,交通便利,人们仍然将普洱茶压制成饼,其原因则更与普洱茶压制成饼的转化和口感有关。说到普洱,离不开一个字,人们对普洱素有能喝的古董越陈越香的认知,实际上这两个观点与其茶饼在成年累月的存放中,茶饼内部化学物质发生的缓慢变化有关。其中一个茶叶物质变化是,茶叶中苦涩的茶多酚、花青素会在这个过程中缓慢氧化形成茶黄素等温和的物质,这也是为什么存得好而久的茶汤会更加浓、厚的原因。

压饼6.webp.jpg

 

普洱茶压饼除了运输和内部转化的原因,更被收藏家赋予把玩、鉴赏的定义。他们认为成饼的普洱茶相较于散茶,更有把玩、鉴赏的乐趣和价值。

 

普洱茶被压成饼是茶叶本质和人文因素的双重作用的结果。撬茶虽然有点麻烦,但是当你喝到一杯浓、稠、厚、润的普洱茶时,你会相信,这一切都是值得的!